非洲26国拟建自由贸易区
10月22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东非共同体三个地区性组织的26个国家的元首和代表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首脑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由26国组成、GDP总值约为6240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 设立非洲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希望解决地区内市场准入和一些国家分属不同的地区性组织的问题,旨在加强非洲国家在国际事物中的话语权,促进自贸区内各国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建设。 分析家认为,非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刺激该地区内的经济贸易发展。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在三个地区性组织首脑会议上指出,非洲最大的敌人和弱点是没有实现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非洲在解决全球贸易中面临的不平等地位的正确和重要一步。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的前身是1980年的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1992年8月17日,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成员国首脑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会议,正式将该组织更名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现有15个成员国,包括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人口2.48亿,GDP总值约3790亿美元(2006年)。 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的前身为1981年12月成立的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1993年11月,优惠贸易区首脑会议通过了把贸易区转变为共同市场的条约。1994年12月,优惠贸易区首脑会议正式批准了这一条约,东南非共同市场正式成立。现有19个成员国,包括津巴布韦、赞比亚、乌干达和苏丹等,人口3.98亿,GDP总值约2867亿美元(2006年)。 东非共同体(EAC)最早成立于1967年,成员有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三国,后因三国间出现政治分歧和经济摩擦,共同体于1977年解体。1993年11月,坦、肯、乌三国开始恢复合作。1999年11月30日,三国总统签署《东非共同体条约》,决定恢复成立东非共同体。2001年1月15日,三国在坦桑尼亚阿鲁沙举行东非共同体正式成立仪式。2007年6月,布隆迪与卢旺达加入东非共同体。扩大后的东非共同体人口1.06亿,GDP约为466亿美元。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