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媒:欧洲国家对华态度差异显现
瑞士《新苏黎世报》和瑞士德语广播电视台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访问欧洲非常成功,但也反映出欧洲国家对中国态度的不同乃至裂痕。
报道称,北京官方的《环球时报》欢呼雀跃地表示,随着习近平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国事访问,“中欧友谊再次升温”。事实上,习近平的行程凸显了欧洲对华态度的诸多矛盾。
地缘政治上,中国近年来成功扩大影响力,但仍需警惕,许多亚洲国家对中国的“恐惧”导致了防御性反应,“加沙战争”也正在考验中国将自己打造为中东秩序力量的雄心。
在当下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欧洲对中国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关于欧洲是否应该对中国补贴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一问题上,显然需要与德国协调立场,但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担心中国会采取反制措施,并“出于日程安排原因”没有参加与习近平的会面。从布鲁塞尔前往巴黎参加三方会谈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也徒劳地等待习近平作出让步。
习近平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受到总统武契奇的热烈欢迎,民众高高举起中国国旗迎接他。25年前,美国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使中国和塞尔维亚走到了一起。塞尔维亚处于“新丝绸之路”上,中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塞尔维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上周两国签署了28项协议和备忘录,习近平盛赞两国之间的“铁杆友谊”。
习近平把也许最重要的一站留到了最后。一支雄伟的骑兵中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迎接了他。该国也位“新丝绸之路”上,是中国日益重要的投资地点。最重要的是,匈牙利作为欧盟成员国,对欧盟的对华政策具有影响力。习近平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宣布建立“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18项协议。
与欧尔班和武契奇的会面盛况空前,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与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会面则进行了冷静的对话,习近平对欧洲三国的成功访问,却也在另一层面反映出欧洲国家对华政策中的差异乃至分歧,客观上凸显了中国对欧洲的影响力。《环球时报》意味深长地表示,习主席此行“对中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匈牙利政府不仅欢迎中国大规模投资,甚至在警务合作方面还有中国警察在该国联合巡逻。
2010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重新掌权后,很快宣布“向东开放”作为新战略。他此前以反对派政治家身份访问北京时表示,他的国家悬挂着西方旗帜,但全球经济中的风却是从东方吹来的。
习近平在塞尔维亚访问是一次朋友之间的会面:双方都将这种伙伴关系描述为“铁杆友谊”。这些良好关系符合塞尔维亚致力于与所有主要大国建立平衡关系的外交政策战略。与中国的联系最近得到加强。其中包括从互惠免签证入境政策到去年与塞尔维亚中国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已成为继欧盟之后塞尔维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两国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巴尔干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因此,中国正在基础设施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旗舰项目是连接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匈塞铁路”高速列车,部分项目已经完工。由于中国的资金,贝尔格莱德和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之间的旅行时间从90分钟缩短到半小时。塞尔维亚工业也有投资。
塞尔维亚在台湾问题上支持中国,中国在科索沃问题上也支持塞尔维亚立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多次强调,塞尔维亚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作为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否决权的国家,中国是塞尔维亚的重要盟友,因为它可以阻止科索沃加入联合国。两国还因对北约和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怀疑而团结在一起。
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塞尔维亚民众对中国抱有正面印象。相反,对欧盟的支持率最近有所下降。这有几个原因: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以医疗用品和疫苗的形式提供了高调的援助。人们清楚地感受到了基础设施项目,例如通往诺维萨德的火车连接。另一方面,欧盟却没有强调其广泛的投资。这可能也是因为许多塞尔维亚人对加入欧盟的前景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