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媒: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作用重要

发布日期:2024-10-26 08:01:09来源:欧洲时报作者:李梓编译
奥地利《新闻报》报道,地缘政治冲突使欧洲越来越意识到欧洲对中国的依赖。然而,能源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国际分工。

奥地利《新闻报》报道,地缘政治冲突使欧洲越来越意识到欧洲对中国的依赖。然而,能源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国际分工。

近年来,技术和创新日益成为地缘的话题。美国和中国正面临一场“科技冷战”(《经济学人》)。这场斗争是针对战略行业的关税、出口禁令和补贴。

这种新的世界观在美国有一个名字:新的“技术民族主义”,它将世界视为一场零和游戏,一个国家的收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另一个国家的损失。“技术民族主义”认为美国市场资本主义与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存在系统性冲突;外国直接投资被视为技术盗窃的潜在来源。

在欧盟,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待技术。十年前,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开放创新、开放科学、向世界开放”的座右铭,而今天,它谈到了“开放战略自主”和技术主权。最近发布的报告还指出:“……我们的依赖已被证明是漏洞”。

不用说,这种世界观与经济学的评估截然相反。如果你考虑一下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就会发现依赖性是国际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直接后果——谁能够以成本效益的方式自己生产所有东西?这种专业化是1945年后实现繁荣的原因之一。国际增长理论指出,全球经济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今天的欧洲是否比十年前更加依赖外国技术?我们在欧盟“双种子”项目中使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这一问题,该模型在行业层面使用了研发支出加权。结果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欧盟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显著增加;总体而言,进口技术与欧盟创造技术的比例大致保持不变;美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

然而,中国增加了欧盟进口技术的份额,牺牲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自身的技术依赖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依赖性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它不仅涉及依赖性本身,还涉及你依赖谁以及这种依赖性的集中程度。依赖性往往只选择性地发生在个别商品上,如关键原材料,这些商品很难减少,即使减少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能源转型问题上,这种两难处境比任何其他问题都更为明显。欧盟希望将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从目前的263千兆瓦增加到2030年的600千兆瓦。2022年,德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为每瓦0.38美元,而后来成为该技术领先生产商的中国公司的价格为每瓦0.26美元。如今,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慷慨补贴,每瓦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不到一美分。

欧洲现在面临的抉择是,技术主权对其更重要,还是能源转型对其更重要,而能源转型可能只能通过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来实现。两种观点都有很好的支持理由。乍一看,技术主权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想法,但我们不应忘记,它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如果技术主权的代价是减少对气候的保护,那么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似乎也是一笔糟糕的交易,因为气候变化会造成巨大的成本。

欧盟委员会试图通过《净零工业法》协调这两个目标。该法案规定,到2030年,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40%的绿色技术应在欧盟本土生产。然而,这一目标只有通过广泛的产业政策补贴才能实现。

从长远来看,只有大幅增加研发和创新支出,将新知识转化为产品,才能实现技术主权。

正如《德拉吉报告》所显示的,在过去十年中,欧洲在这方面的投资已大幅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欧洲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来缩小这一差距,例如德拉吉报告中提出的建议。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