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已过 国际机构吁增加援助以防次生危机

发布日期:2025-04-01 09:02:22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距离缅甸“3·28”大地震已过去72个小时,在废墟中发现更多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大批救援人员仍在灾区加紧搜救。

距离缅甸“3·28”大地震已过去72个小时,在废墟中发现更多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大批救援人员仍在灾区加紧搜救。目前,已有约400名中国地震专家、救援、医护人员在缅各地参与抗震救灾,中方救援队已救出6名幸存者。

缅甸宣布全国哀悼周

缅甸政府3月31日宣布,自当天起至4月6日为全国哀悼期,全国降半旗,以悼念地震遇难者。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根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12时,缅甸全国因28日强烈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达到2056人,另有3900人受伤,270人失踪。

据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消息,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17时,缅甸强震已造成3名中国公民遇难、14人受伤。伤员正在加紧救治。

缅甸广播电视台3月31日播发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声明。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在声明中宣布,为哀悼地震遇难者,将3月31日至4月6日定为缅甸地震全国哀悼周,其间缅甸全国降半旗志哀。

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1日下午发布报告称,截至当日12时9分,缅甸在28日遭遇强震后共发生近40次余震,余震最高震级达7.5级。

中国援助首批紧救灾物资运抵

据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消息,当地时间3月31日12点15分,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救灾物资运抵仰光国际机场。中国驻缅甸大使马珈、仰光省首席部长梭登、使馆欧阳道冰参赞等赴机场迎接。

马珈大使表示,本次运抵的首批物资主要包括1200顶帐篷、8000条毛毯和4万余个急救包。后续物资也正紧锣密鼓筹备中,将很快运抵缅甸。中方愿视缅方需要,为缅甸后续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帮助。地震撕裂了大地,但不能切断中缅胞波情谊,更无法动摇我们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理念与信心。祝愿缅甸人民早日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梭登表示,本次抵达的救援物资承载着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缅甸人民的深情厚谊。地震发生后,中方救援队是国际社会中第一支抵缅的救援队,此后又陆续派出了多支救援队。缅方对中方的真诚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铭记在心。缅方将尽快把援助物资转运至灾区。

内比都水电短缺 伤者多为骨伤

中新社记者在震后采访时看到:当地建筑受损严重、供电供水短缺、医院在室外空地搭建“帐篷病房”、地震伤者多为骨伤。

强震后,内比都建筑物受损严重。记者走访当地一家大型综合医院,看到医院建筑墙体开裂。

医院负责人说,该院所接诊的地震伤者中,多半为骨伤患者。考虑到余震影响,为安全起见,院方在室外空地搭建了“帐篷病房”,并在室外停放两辆大型医疗车,一辆用于拍摄X光,一辆用于手术。

“像考古工作一样”把废墟扒掉

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12时50分,救援的黄金72小时已届满,大批救援人员仍在灾区加紧搜救。

中新社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3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目前,已有约400名中国地震专家、救援、医护人员在缅各地参与抗震救灾,中方救援队已救出6名幸存者。

新华社报道,中国救援队于30日17时抵达曼德勒市后,立即派出前突力量赴人员埋压地区实地踏勘开展工作,有序实施救援。31日0时40分,中国救援队在长城饭店作业场地搜救出一名成年女性被埋压人员,这是中国救援队救出的第一名幸存者;5时37分许、6时20分许、7时15分许,中国救援队、中国公羊救援队在天空公寓作业场地,通过切割、破拆、移除、绳索转运等救援技术,先后救出1名被困孩童和包括1名孕妇在内的2名被困女性。目前,获救人员已经送医治疗。

公羊会副秘书长讲述救援情况时表示,现场情况复杂,救援的路线需要从上向下打通,再水平方向逐步一层一层地把废墟扒掉。其间有阻梁,有砖瓦结构,要不断地评估房体的稳定性,慢慢推进。“不能蛮干,就像考古工作一样,一点点把砖头碎石归拢起来,再倒掉。”

该负责人还表示,被困人员所处位置空间狭小,在幽闭空间呆了太久,出现一些幽闭恐惧症,救援人员对其进行了安抚,不断鼓励他们。“在灾难面前,我们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灾区挽救生命,感到很欣慰。”

目前,当地救援仍在紧张持续中。中国应急管理部统筹组织的5支社会应急力量共91人已全部抵达缅甸,正在参与或协助救援行动。经勘察评估,30日晚,中国救援队在中国驻曼德勒总领馆附近一空旷地带建立营地,当晚已建成。

据报道,缅甸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司长敏登表示,震后黄金救援时间的援助极其宝贵。中国在应对此类灾害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是汶川地震后的高效救援体系令人钦佩。中方带来的专业设备和经验充分体现了中缅友谊。

当地华人组织募捐 提供救济餐

缅甸地震后,当地华人开始抱团互助,组建了多个华人互助群。

长沙《潇湘晨报》报道,3月30日,记者在一个华人互助群中,看到群内发起了募捐。募捐发起者之一的梅先生说,他们募捐主要是为了采购医疗物资,然后送给在云南会馆的医疗救助团队,还会向他们提供捐来的屋子补空缺。如果有剩下的款项,会捐到慈善机构。

梅先生说,他自己也捐了款,他是做翡翠生意的,曼德勒翡翠圈的人都互相认识,都是朋友,“大家都是,献一个爱心”。

梅先生表示,他们的募捐并非面向所有人,募捐者不是朋友,就是老乡、邻居、亲人,他们有的人不在现场,所以通过这种方式献爱心,“其他人要捐我们没有接受”。

31日,留在曼德勒灾区的排先生表示,震后城中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重建,附近的基电站已经修好了,现在可以连上Wi-Fi。“但是现在点还没通,每家配一台发电机供电。”排先生说,城中不缺食物,只是物价上涨了。现在去餐馆消费,吃一顿饭要20多万缅币,好在当地华人饭店很多会提供免费的救济餐,”一般两荤一素,吃得饱,这块已经很好了。”

地震后,排先生守在酒店废墟边,“两天就睡两小时”,后来还帮忙传递物资、寻人求助信息,听说中国救援队抵达,他想去给救援队做翻译。

最高级别响应 世卫呼吁募捐

世界卫生组织3月30日宣布,缅甸地震属于最高级别的紧急情况,并紧急寻求800万美元用于未来30天内挽救生命和防止疾病暴发。

香港中通社报道,世卫组织当天表示,由于缅甸在外科手术方面的能力有限,而伤亡和创伤人数庞大,感染风险高,再加上缅甸的基本情况,地震可能会加剧疾病暴发的风险。

世卫组织已将缅甸此次危机列为三级紧急事件,并发出紧急募捐呼吁。三级紧急事件为世卫组织紧急响应框架下的最高响应级别。

世卫组织说:“初步评估显示,缅甸有大量人员伤亡和受到创伤性损伤,急需紧急救治。当地电力和供水仍然中断,不仅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恶化,水源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也在加剧。由于外科手术能力、感染预防和控制均不足,创伤相关损伤,包括骨折、开放性伤口和挤压综合症的感染以及并发症的风险很高。”

世卫组织在通报中说,已向缅甸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内比都和曼德勒的医院提供近3吨医疗物资,同时正组织全球紧急医疗团队赴缅甸开展救援行动。

通报说,包括创伤包和多功能帐篷在内的救援物资已从缅甸仰光的紧急储备地运往地震灾区的主要医院。目前,首批物资已运抵内比都一家拥有1000个床位的医院,曼德勒的医院也将很快得到物资。

世卫组织说,缅甸现状令人担忧。该组织在地震发生之前的一项评估显示,缅甸在2025年将有129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医疗援助。地震令当地的卫生医疗状况雪上加霜。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30日报道,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30日发出紧急呼吁,请求募集超过1亿美元资金,以帮助缅甸地震灾民。该机构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气温升高,雨季即将到来,受影响的社区需要尽快稳定下来,以免出现次生危机。

该机构亚太地区主任亚历山大·马修说:“这不仅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场复杂的人道主义危机。”

他还说:“缅甸继续面临国内流离失所和粮食短缺问题,这场地震加剧了本就脆弱的现状。”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