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人工智能合作赋能非洲减贫

发布日期:2025-05-16 10:29:11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宋微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日前在卢旺达举行,峰会吸引95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名政商学界代表,空前的规模展现了非洲大陆对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高度共识。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日前在卢旺达举行,峰会吸引95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名政商学界代表,空前的规模展现了非洲大陆对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高度共识。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非洲必须抓住这次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绝不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掉队。尽管人工红利是非洲发展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但是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提醒的那样,该地区许多国家在技术发展方面仍然落后,全球数字鸿沟正在扩大。

诚然,非洲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有限、市场分散、采用缓慢是不争的事实,另一个事实则是中非合作为非洲地区人工智能发展之路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机遇。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不仅支持非洲建设了大批数字相关基础设施和研发中心,而且紧紧契合非洲迫切的减贫诉求,以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关键部门的现代化,切实解决非洲面临的发展难题,提升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效应与福祉,凸显了中非人工智能合作鲜明的“发展导向”。

“农业+人工智能”合作提升非洲粮食安全水平。农业是许多非洲经济体的支柱,也是亟待转型的行业之一。农业领域吸引了52%的非洲劳动人口,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7%,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0%,但非洲的粮食生产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作为非洲农业生产主体的小农往往使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有助于提高产量的信息。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智能农具等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借助中国的人工智能农业技术,非洲农民可以提高产量、减少损失并适应气候变化。同时,精准农业借助传感器、卫星数据和分析技术等,可以帮助预测天气、及早发现害虫并优化灌溉。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实践为非洲从自给农业发展到智能高效的农业经济提供了行动路线图,为非洲大陆终结粮食安全困局注入无限希望。

“医疗+人工智能”合作拓展非洲医疗服务可及性。非洲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远程医疗和疾病预测方面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仅以东部非洲为例,每万人仅有2.5名医生,远低于每万人20.7名医生的最低阈值。长期以来,医疗资源的匮乏是非洲民众平均寿命偏低、妇女儿童死亡率偏高的重要原因。而中非在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合作可以成为非洲极端有限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推动早期诊断和治疗发展,并强化医疗保健系统,改善临床体验并支持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交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从而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帮助应对埃博拉等重大传染病的挑战。中非在该领域深度合作对于非洲最普通的民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教育+人工智能”合作弥合非洲教育资源鸿沟。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配的不平衡是非洲面临的主要发展瓶颈,也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干预的重点领域。由于公立学校不足、教室拥挤、教学大纲过时以及训练有素的教师短缺,非洲国家难以提供优质教育,限制了非洲的人口质量。而人工智能驱动的学习平台可以突破地理和语言的障碍,实现个性化内容、适应学生的需求。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引入中国开发的人工智能教育工具可以推广到非洲学校,培养新一代本土人工智能工程师、程序员和创新者。以中国在肯尼亚支持的鲁班工坊为例,该工坊针对学生开设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专业,四年内培养了众多有能力的技术人才,毕业生们积极投身于当地的科技产业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中非教育合作中的进一步应用,不仅能够扩大非洲教育资源的供给、以技术消除分配不公,还能充分赋能非洲青年人口、满足非洲现代化转型的人才需要。

“金融+人工智能”合作为非洲青年创业注入动力。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中国金融科技巨头已利用人工智能将银行服务扩展到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群,为非洲的包容性增长构筑起强大的金融支撑。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信用评分和欺诈检测可以让更多小企业获得贷款,推动基层创业和增长。非洲拥有世界上最大体量的青年人口和最强劲的创新精神,中非在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合作可以更精准、更有效的为非洲青年提供创业基金和小额信贷支持,从而为青年就业提供助力、为思想创新提供孵化,为发展转型提供支撑。

古特雷斯强烈呼吁,“世界有道义上的责任确保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而不仅仅是少数特权阶层。”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只会加剧不平等,而通过负责任的发展合作,人工智能将有能力提升全球福祉。从人脸识别到自动驾驶系统,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通过与非洲国家以发展为导向的人工智能合作,中国正在有力促进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治理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