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31条措施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
服务业是上海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作用。3月17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为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助推上海市服务业迈向更高水平,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共提出四个方面31项政策举措。
一是强化服务经济主引擎作用,提出5项政策举措。包括:拓展增量空间。提出引进优质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名录库和重点项目清单,开展精准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推进要素招商,鼓励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加强前瞻布局,高质量谋划“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巩固存量优势。提出鼓励企业“小升规”。对当年营业收入、销售额突破一定规模或保持一定增长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支持。做好头部企业服务,对经济增长上拉下拉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做好一对一服务。
二是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提出12项政策举措。包括:强化创新支持。提出鼓励加大研发力度,通过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滚动支持工业软件攻关项目。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建设,支持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AI融合赋能,发挥市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作用,支持大模型企业设立产业生态基金。加强人才引培。提出支持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大师级人物在沪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建立上海市重点服务领域人才需求目录。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提升职业培训能级,推动产教融合。拓展市场空间。提出推广服务用券,支持浦东新区、静安区、徐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发放专业服务券、新质服务券等,鼓励更多区域复制推广。支持应用场景开放,围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发布应用场景指南,对标杆场景项目按照规定给予奖励。鼓励拓展国际业务,支持专业服务机构“伴随出海”,服务本土企业“出海”经营。支持金融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出缓解经营压力,支持专业服务等领域成本抵扣。降低融资成本,将科技服务业企业和机构纳入科技履约贷支持范围。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数据贷、云量贷等金融创新试点,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将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开展多元融资。支持微短剧项目开展版权质押融资。支持物流仓储设施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提高财政资金引导效能,扩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拓展使用范围并优化支持方式,加强向广告、法律、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倾斜。
三是激活消费促进服务业提质扩容,提出7项政策举措。包括:扩大高品质多元化供给。提出支持文旅商体展融合,搭建文旅商体展一站式承载平台,实现资源联动、服务联推、信息联通。推动服务供给品质化、专业化发展,推动员工制家政企业试点,鼓励拓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范围。发挥平台赋能作用,鼓励平台型企业在商户入驻、网店押金等方面为中小微商户提供优惠。丰富消费举措。提出加大促消费力度,加强市区联动,扩大消费券内容和商户覆盖范围,统筹有序发放专项消费券。优化重大活动审批和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壮大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开发“谷子经济”、邮轮旅游等新消费产品。优化消费环境。提出加强服务消费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网络欺诈等行为。
四是营造服务业发展优质生态,提出7项政策举措。包括:深化改革开放。提出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措施。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所有权、运营权与收益权分割管理的运营模式。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支持临港新片区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推出升级版试点方案。用好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政策,支持建设上海邮轮船供物资配送中心等功能设施。强化主体培育。提出加大创新型企业总部支持力度,优化完善储备、评估、认定和奖励机制。打造人力资源、软件、科创等高能级园区平台。提升企业感受度。提出做优企业服务,优化“一网通办”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优化监管执法,深化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在部分行业开展“沙盒监管”制度试点。完善重点领域统计。提出制订专业服务业、工业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完善服务消费统计,实施常态化统计监测。鼓励社会机构组织编制专业服务业发展指数、“文旅商体展”联动指数等行业发展指数。
下一步,上海市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政策落实落地,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加大前瞻布局,高质量谋划“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上海市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将加强对本领域已出台政策的动态评估,及时做好政策迭代更新。同时,鼓励各区结合服务业发展实际,细化完善配套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