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博物馆携手合作 让百余件古埃及文物对话千年历史
今年是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值此之际,西班牙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收藏的114件(组)文物18日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与北京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分为“奥西里斯崇拜:木乃伊起源”、“永恒之屋:木乃伊居所”、“来世金装”、“尼罗河的礼物”四个单元,展品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000多年的埃及古风时代到公元4世纪罗马统治下的后埃及时期,历经4500余年的文物遗存讲述古埃及文明中生命观的变迁。
在当日的“遇见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遇见博物馆馆长王春辰表示,此次能够通过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的收藏让观众看到古埃及的艺术和文化发展,是一次文明古国间的跨时空交流。在他看来,每件文物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与文明的记忆,而世界多地博物馆的收藏与交流也正是全世界文明的共享。“加强世界各地博物馆与美术馆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民众对不同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
西班牙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于1992年建立,博物馆有2000多件属于法老文化的永久收藏品。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策展人、巴塞罗那大学古埃及学教授考古学家路易斯·曼努埃尔·冈萨韦斯·奥尔特加(Luis Manuel Gonzálvez)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镀金木乃伊棺椁(金箔、亚麻)是第一次离开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展出。“它最初被挖掘出来时,已经有部分损毁,经过专业的文物修复师通过铺垫亚麻、金箔等材料进行修复,还原了棺椁原本的样子,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现代科技的结合。”
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馆长玛丽安赫拉·陶勒·德洛尔(Mariàngela TauléDelor)表示,通过这次展览,不仅打开了中西文化艺术机构合作的大门,也加深了两国间文化界的交流。“中国人常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心连者,千里共好’,我特别期待两国的美术馆和文化机构未来能有更多的展览合作。因为很多西班牙人对中国的文化与文明是很感兴趣、充满好奇的,我很想力所能及的推动一些展览合作,让更多西班牙人了解到中国的古代文化。”
展厅内,一位来自罗马的Francesca Silvestri女士与记者分享,她是个艺术爱好者,平日里很喜欢看艺术展,而这次有幸参与了此次特展在中国的布展工作让她收获颇多。“当看到往常在欧洲的展览用‘中国思维’落地,不少‘幕后工作’让我印象深刻,交流中学到了不少新经验,这比单纯参观展览有意义得多。”
她认为,艺术展览是不同文化间最好的一种沟通方式。“就拿这次展览来说,世界各地有不少人都对古老的埃及文明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用这样的一场展览搭建一座艺术交流之桥,既能沟通起中国和古埃及这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对话,同时也能促进中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是一件非常难得且有意义的事。”
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克洛斯考古基金会终身主席华金·克洛斯·卡塞利亚斯(Joaquin Clos Casellas)也表示,此次遇见古埃及文物特展将会成为一座桥梁,为西班牙和中国文化机构之间的深入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相信,中西两国人民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