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埃农业合作凸显互补优势

发布日期:2020-07-07 09:50:18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投资参考作者:齐冠钧
中埃两国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两国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技术推广等均获得了较大进步,两国具有互补共赢的发展潜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投资参考,本网获授权转载)

导读

中埃两国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两国在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技术推广等领域合作均获得了较大进步,两国具有互补共赢的发展潜力

●埃及农业现状

●农产品出口

●存在问题

●政府助农措施

●新兴企业动向

●中埃农业合作方向

埃及农业现状

提起孕育尼罗河文明的埃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国土面积95%被沙漠覆盖,通常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十分困难,并且埃及的农业用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8%,但受益于尼罗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埃及农用土地十分肥沃且利于作物生长,在法尤姆三角洲地区,自古就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传统,加上埃及全年日照天数较多,高温干燥的气候使得害虫无法生存,以水稻为例,根据联合国粮农署(FAO)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埃及每平方公顷水稻产出接近1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位,2007年曾一度达到单产9.8吨(全球首位),除此之外,从埃及在世界农作物产出量,番茄、洋葱、橙子等作物排名前十,鲜橙出口量全球第一,单产量均高于世界、欧洲平均水平。目前,农业已成为埃及的支柱型产业,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水产每年创收277亿美元。

在埃及,每个家庭每天消耗约732万吨的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由于埃及各地温差的不同可全年种植,冬季作物有小麦、洋葱、豆类、夏季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棉花。秋葵、黄麻草虽然产量较低,但却是埃及独有作物,椰枣每年会有154万吨的产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署统计,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椰枣生产国,椰枣所含的铁、钙、钾元素丰富,营养价值极高,可干燥长期保存,是近年来中国游客抢购的热门伴手礼。

农产品出口

埃及农作物目前仍以国内消费为主,由于地处欧亚非三地交汇,国际贸易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俄罗斯受困于漫长冬季,蔬菜供给一直存在问题,因此成为了埃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对象国。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各国、海湾国家由于文化、距离上的接近,也是埃及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埃及与欧盟、土耳其、中东、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多边及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可以零关税出口调味料、生鲜水果、乳制品等。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2019年埃及橙子出口额为6.62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38%,近五年间保持了年均10%的稳定增长率。埃及加工食品的出口地区主要面向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约旦、也门等临近的中东及北非国家,由于缺乏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产业,出口产品状态大多数为冷冻、干燥等低层次加工商品。中埃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近年来亮点频增,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与埃及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32.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51%。其中,中国对埃及出口122.01亿美元,增长1.76%。中国自埃及进口10.01亿美元,下降45.48%。埃及前十个月对华的鲜橙出口19.1万吨,同比增幅超过107%,是对华鲜橙出口量最大的供应国,业界普遍预计2020年仍将维持该强势劲头。

存在问题

在埃及,小规模农户从业者占据大多数,低收入阶层较多,很多农户无法购买卡车、拖拉机等大型农用器材,据埃及中央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7年-2017年十年间,埃及全国拖拉机台数从10万台仅增加至13万台,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领域的年租金约为2000美元,651万农业从事者无力购买高价器械,只能采用传统的手工种植方式露天栽培,另一方面,少数富裕农户、企业使用农用机械,承担农产品出口的任务,但在作物收割、播撒农药、包装、保鲜等工作领域目前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在物流领域,开罗作为埃及的首都,常住人口已突破两千万,最大的奥布鲁蔬果批发市场,仍然采用传统的笼筐运输方式(一筐可盛放20公斤番茄),夏季高温导致蔬菜变质,虽然近年来塑料制的笼筐面世,农民在田地里收割作物后会就近放在小卖店,但在物流配送时流失货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卫生观念的淡泊,蔬菜里会混入异物,形状也大小不一,从而最终影响销售价格。埃及同样面临人口增加及水资源不足的困境,随着国家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工业化的发展,生活、农业、工业用水需求急剧增加,位于尼罗河上游的埃塞俄比亚建立了水坝,导致位于下游的埃及面临取水荒,为此两国进行了常年交涉,但收效甚微。

政府助农措施

根据《埃及2030发展规划》,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规划,包括: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支持农业现代化、为战略性农作物建立分装和仓储设施、发展水产养殖、建立农业现代化中心、开发国家级家禽养殖项目等。埃及政府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对化肥和许多项农业投入实行补贴,农业灌溉用水则实行免费制度。为了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政府向垦荒者购买的机械实行长期低息贷款,为他们的土地提供水资源,特别是规定新开垦的土地在10年内免交土地税,鼓励农民多开垦荒地;埃及完全是灌溉农业,不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作物单产较高,农业生产比较稳定。

具体措施方面,埃及政府在全国各地建设水坝工程,埃及自古以来就有利用尼罗河水源进行农业生产的传统,每年夏末秋初,尼罗河洪水泛滥,可以用来洗净农田的盐分,防止连作灾害,1902年,埃及建成了阿斯旺水坝,农作物也从一年一作改为全年皆可种植,阿斯旺水坝也被誉为现代的金字塔工程,政府通过水坝提供的农业用水,使尼罗河流域及内陆地区的灌溉农业得以扩大规模,农业用地面积从1970年的2万4强平方公里扩大至2017年的3万8千平方公里。

新兴企业动向

由于埃及物流商流领域的品质管理的不彻底性,劣次农产品大量流通市场,埃及消费者有时并不在意农产品外观,进行简单加工就直接食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品的废弃量,另一方面,2018年埃及修改了消费者保护法,除了明确商品及广告规则,为进一步促进食品的安全出口,于2019年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厅,结合食品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大力扶持节能栽培农业的新兴企业,针对埃及小农户的零散问题,在物流、销售领域导入ICT(信息通信技术),无需经过中间商,使得农户可线上直接销售农产品给消费者,例如2019年成立的VROOTS公司,充分利用高失业率及人工成本低廉的背景,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送货上门的服务,受到普遍好评。

中埃农业合作方向

中埃两国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两国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技术推广等均获得了较大进步,两国具有互补共赢的发展潜力,如埃及磷酸盐资源丰富,可以为中国提供优质的磷酸盐化肥,中国可将杂交水稻特别是海水稻的种植技术在埃及推广应用,埃及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因此,非常注重依靠外资和国际合作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农机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性价比很高,完全具备院级开展农机产品技术和商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埃及可供耕种面积紧缺,受制于灌溉用水,因此,一方面埃及政府大力支持私营经济体开垦荒地、治理沙漠、对垦荒者给与大量补贴,另一方面对全国农业和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投入。我国陕西、甘肃、宁夏等西部干旱地区地理和环境条件与埃及有相似之处,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可以在沙漠化治理、土壤改良、旱作农业等方面给与技术和科研支持。

电商领域,据埃及通信和信息技术部(MCIT)2017年报告称,埃及网络用户达5500万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7%。埃及年轻人口占比很大,其中45%的互联网用户是16—35岁,他们当中36%的人每天上网8个小时。有3100万埃及人真正通过互联网购物。埃及目前有150多家电商平台,电子商务市场每年增幅40%。埃及是秋葵的原产地,作为近年来健康饮食的代表,未来中国可扩大进口规模,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巨头可与当地展开合作,建立起埃及农产品直通中国的网上通道。

编辑|张梅

设计|孙子悦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