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米歇尔访华为发展中欧关系降低政治阻力
当地时间12月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应邀访华,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会谈。内地学者认为,作为欧盟最高决策机构领导人,米歇尔此访反映了欧盟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态度。双方会谈为发展中欧关系降低了政治阻力。
香港中通社报道,习近平在会谈中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四点看法,即双方要秉持正确认知、妥善管控分歧、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加强国际协调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表示,一方面,一段时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大国博弈、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下,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分歧很大,出现“减少对华依赖论”“对华产业脱钩论”等消极论调,对双方正常经贸合作造成阻碍。习近平提出“四点看法”有助于消除欧盟内部对中欧合作的疑虑和担心,有助于中欧关系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会谈中双方多次提到合作,中欧双方有著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以经贸为例,今年以来,中欧贸易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保持稳定增长。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均表明中欧合作的任性依然强劲。
米歇尔在会谈中表示,欧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干涉中国内政。欧方愿意同中方办好下阶段高层交往,通过加强直接对话合作,减少误解误判,加强沟通协作,更好共同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认为,米歇尔表态展现了欧盟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欧洲希望摆脱外界干扰的战略自主。
一个月内,中欧领导人密集互动。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访华。随后,习近平在G20巴厘岛峰会期间密集会见法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领导人。如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
丁纯表示,对于深陷经济衰退泥潭、能源危机不断加剧的欧洲来说,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意识到跟随美国无益于国家利益。随著“习拜会”释放中美积极信号后,欧洲亦需要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和稳定。米歇尔此时访华,意在为发展中欧关系降低政治阻力,为进一步对华经济合作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