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南非,中企可发力这些赛道
南非,坐落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拥有约6300万人口,不仅是G20和金砖国家的重要一员,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一员。近年来,南非经济平稳发展。根据南非财政部和国际机构的预测,2025年南非经济增速可能维持在1.5%左右,未来几年可能在1.0%至2.5%之间波动。如今,中企出海南非已经小有成果,在矿产、基建、汽车、金融、农业等优势赛道,未来仍有较大投资潜力。
矿产丰富品质优
精耕细作求发展
南非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南非拥有丰富的铂族金属、铬矿、锰矿、黄金、煤炭等资源,其中铂族金属、铬矿、锰矿的储量均占全球70%以上,储量约6000吨的金矿和3000万克拉的钻石矿也是南非知名的矿产资源。
南非在深井采矿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采矿技术先进且经验丰富。随着全球经济对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铂、钯等关键金属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上升。上述因素都保证了南非矿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企业仍可在矿产领域多发力,尤其是铂族金属、金矿、锰矿、铬矿等。
南非的矿业法律体系较为完善,但政策调整频繁,对外资企业在股权结构、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有诸多要求。例如,《矿产与石油资源开发法》规定,矿业公司需将一定比例的股份转让给南非黑人公司。中企在投资前需全面调研南非的矿业政策,设计符合当地法律要求的交易架构。
在投资方式上,中企应采取灵活的手段,或通过绿地投资建设矿山,或通过并购当地矿业公司快速进入市场。鉴于南非社会的复杂性,中企也可以采用参股形式参与当地矿业投资,避免直接经营带来的风险。
此外,投资南非矿业风险较为显著。除政策变动风险外,南非社会治安较差,矿区尤甚,中企应与当地警察和中国使领馆加强联系,做好安全防范。
基建缺口亟待填补
能源交通双轮驱动
南非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非洲处于前列,但依然存在较大缺口。非洲投资门户网站The Exchange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南非需要约5.7万亿美元(约合41.33万亿元人民币)来填补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缺口。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2025年国情咨文中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约9400亿兰特(约合3713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承诺投资包括道路、桥梁、港口和水利项目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在南非政府的政策支持背景下,中企投资南非基础设施将有较大空间。
具体来说,中企可发力的领域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
在能源领域,2025年的南非国情咨文中提出要集中建设18个能源项目,价值383.2亿兰特(约合150.34亿元人民币)。此外,南非政府推出了多轮南非可再生能源独立发电商采购计划(REIPPPP)项目招标,引进外商投资清洁能源项目。中企可积极参与这一招标活动,助力南非能源转型。
在交通领域,南非的交通基础设施面临道路拥堵和铁路老化等问题,港口的效率和容量也亟待提升。2025年南非国情咨文中提出,将881亿兰特(约合344.45亿元人民币)投入到交通基础设施中,推进123个交通项目的建设。中企此前已在南非克劳特EB立交桥、N3公路(0.8公里至5.9公里)翻新工程等交通项目中有出色表现。此番南非宣布大规模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中国基建企业而言是宝贵的机会。
汽车市场新篇初启
产业链布局正当时
近年来,南非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因而成为其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24年12月,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签署了一项法律,规定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予以减税,最高可达150%。在这一重大政策利好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南非将获得更大便利。
目前南非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需求增长迅速。南非汽车商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南非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近83%。面向未来,南非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据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至2035年期间,南非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8.0%。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非政府鼓励包括中企在内的外国企业在南非建立生产基地。中国企业可以在南非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组装厂、电池工厂及相关零部件配套产业,带动产业链整体出海。
南非的电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充电设施建设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关键瓶颈。中企可以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充电桩和换电站等,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中企可加强与南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合作,共享科研成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中企可与南非开展人才培养与交流项目,帮助南非提升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
金融需求逐步攀升
善用政策激活潜力
南非的金融服务业历史悠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交易等多个领域,其中银行业占据主导地位。作为非洲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随着中产阶层的扩大,南非民众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金融服务业在南非经济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中国金融企业投资南非的潜力将不断增强。
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两行目前已实现了业务联通,为两家银行的客户带来切实收益。
中国金融企业投资南非金融业时,需理解南非投资环境的复杂性,重点关注南非的外汇管理政策、融资环境和金融监管要求。南非已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中资金融机构设立分行,中国金融企业或可以从这些机构的布局出发,开展下一步投资。此外,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也有助于中企利用其客户资源和市场经验,提升金融服务的本地化水平。
另外,中国金融企业还应用好政策红利,这包括南非政府的引资计划以及中非合作框架下中方推出的指导性政策。
农业禀赋得天独厚
科技加工助力升级
农业是南非的重要经济部门。南非气候多样,是全球知名的葡萄酒、水果、牛肉等农产品生产国,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农业开发。从市场角度看,南非农产品在全球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葡萄酒、水果、咖啡等特色农产品领域,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出口潜力。
对于中国农业企业而言,投资南非农业可以向以下领域发力。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南非政府正在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灌溉系统、仓储设施等。中国企业可以参与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助提升南非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农业科技。这一领域在南非前景广阔。一方面,南非政府和企业近年来都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中国农业科技已经在诸多非洲国家取得实效。通过将高科技农业引入南非,中企将助力南非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量,改善当地居民营养水平,同时进一步扩大市场。
三是农产品加工。南非是多种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如水果、葡萄酒、咖啡和肉类。中国企业可以投资农产品加工领域,提升南非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四是合作开发特色农业项目。例如,南非拥有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业,中国企业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葡萄酒特色农业项目,通过引入中国资本和技术,提升南非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中国企业也应重视与当地社区的合作,确保项目符合社区利益。通过与当地农户或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在中非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以南非为代表的非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正当其时。凭借自身的技术、资金和经验优势,中企若能抓准热点、瞄准机遇、精准发力,就有可能赢得南非市场的认可,在推动南非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中企自身的国际声誉,最终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