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企与中国同频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16 10:30:18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张晓箴
尽管当前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外资企业坚定选择中国作为投资和发展的热土。在华外企与中国同频发展,不仅共享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也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当前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外资企业坚定选择中国作为投资和发展的热土。在华外企与中国同频发展,不仅共享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也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3月,扎根中国市场超过半个世纪的德国科技集团贺利氏旗下的沈阳石英新工厂正式竣工投产。据悉,这座全新的工厂总投资近6亿元,其规模、产能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这也是该集团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半导体项目,将会有力促进辽宁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提质升级。 

数据显示,中国是贺利氏集团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自1974年在华设立首家公司以来,贺利氏在中国持续投资并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其在中国拥有20家公司和近3000名员工。贺利氏集团董事会成员兼首席运营官弗兰克·施蒂茨强调:“在中国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贺利氏积极参与其中,并努力作出一份贡献。此次沈阳新生产基地的投产,展现了贺利氏对‘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坚定承诺,以及我们贴近客户、服务客户的实际行动。” 

此次贺利氏沈阳石英新工厂的开业,是贺利氏持续投资、持续发展、持续创新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贺利氏相关事业部中国总经理蔡晓东介绍:“新厂全部达产后,预计产能和产值均比老厂大幅提升,并逐年扩张。这不仅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应,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能够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同样,在过去几十年与中国同频发展的还有特殊化学品公司朗盛。据了解,朗盛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可追溯至其前身拜耳集团时期。早在1882年,拜耳便开始向中国出口染料。2005年从拜耳中分拆后,朗盛成立了自己的子公司,继续开展在华业务。过去20年间,朗盛不断对中国市场进行投资。公开资料显示,其莱茵化学青岛生产基地自1995年成立以来已经历了多次扩建,并增加了多条生产线,包括润滑油添加剂生产线的启动、加工助剂产能的扩大等。 

“中国是朗盛的重要战略市场,我们很高兴能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携手,并在整个供应链中紧密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的未来。”朗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及管理董事会主席常牧天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多年来,朗盛的在华发展之路不仅巩固了其在全球特殊化学品、中间体和消费者保护领域的领先地位,还在中国市场建立了战略布局,包括10家子公司、8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在朗盛大中华区总裁罗高名看来,当前中国在全球化工产业中的角色已经发生改变,从全球主要制造中心转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消费市场。譬如,在全球化学品销售额中,中国占比高达40%,这个数值有望在2030年增长到近50%。“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包括对可持续和高科技化学品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为朗盛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大量的机会。我们将充分利用我们的研发资源和人才,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以其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持续吸引着全球外资企业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在华外企不仅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还积极融入中国经济。他们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本土化战略、参与中国产业升级等方式,与中国经济同频发展,共同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